找到相关内容101篇,用时1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教育与监护。在比丘僧来说,这是为了比丘尼僧和乐清净,而负起道义上监护义务。”17  至于“八尊法”三则,是:   五、 受具百岁,应迎礼新受具比丘。   六、 不得呵骂比丘。   七、 不得...  释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研究部)   一、前言   二、从“缘起无我”到“众生平等”   三、从“无明我慢”到“阶级意识”   四、古印度女性地位   五、比丘尼僧团成立   六、不平等条约--...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0643565.html
  • 禅心絮语

    真心,妄念即是真如。因此要在妄念外另找觉性,找真如觉性也就成了妄心,因为那是了不可行。《证道歌》所说,无明实性即佛性。  任何法门对众生而言,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所求法,也就有局限性,相对性。...就成佛不足,成魔有余了。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宗门所谓悟,就是明心见性称所谓明心见性,并非真有心性可明可见,那只是宗师对悟境所作一期方便譬喻之辞。所悟大小,亦非实境,乃以所具机用而有所不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143964.html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结晶——人间佛教理论建构与运作

    史的比较,故而他贬斥中国传统佛教所谓“至圆”、“至简”、“至顿”。(《契理契机人间佛教》)其实,除了圆融调和外,中国化佛教两个特点在日本佛教史、欧洲宗教史上也有类似发展,而且教义由繁琐而简化,...从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到世纪末香港、澳门联袂回归,中历连年战争和浩劫——20世纪中国在内乱外患交互迭至空前大动荡中终于走上了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历史必由之路。中国佛教在内外煎迫中同样也无愧于...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044107.html
  • 台湾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寺”是僧众清修地方,“院”是居处场所,所以僧众清修居所叫做“寺院”。“庵”是奉佛小舍,或则是小寺院,也是结茅清修地方。“室”是房屋,“阁”是庋藏低楼,也是小屋。“道场”是佛寺称,“精舍”就是佛舍,“佛堂”是奉佛场所。“讲堂”是讲经所在,“莲社”是同修净业地方,“岩”是福建人对于寺称谓。而在家佛徒优婆塞即信士,也叫做居士,优婆夷即信女,居士和信女设教所在则称堂不称寺...

    卢嘉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344687.html
  • 《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词义对论(1)

    dvitvam atantram | bhuktva pitva vrajati |(在两个词根所意指活动具有同一个作者之际,“ ktva ”紧随与现有词根相比而时间上在先  一词根,如:他洗完澡之后...《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词义对论 --以汉译两本译文比对与检讨为中心万金川铭传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专任讲师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一期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出版(p1-30)  1 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045280.html
  • 从湛然<十不二门>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

    范围应含括本迹二门,而非只就迹门而已。 依湛然看法,迹十妙所论述不外乎自他因果法,而且五重玄义中四重(体、宗、用、教)亦是明自他因果法。(注4) 又认为吾人应掌握此,如此教才有所─────...、中辩证张力来表达实相,在湛然〈十不二门〉诠释中,已不见此辩证张─────(注30)参《大正藏》卷33,页 693中。可参见拙著《天台缘起中道 实相论》第一章第三节,页34~36。台北...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0.html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2)

    正行”发动及运用即是“七觉支”修习,以七觉支操作,三十七种修行才合乎菩提成分,有离漏功能。否则,“七觉支”以外六类修行,只是善行或者“有漏善行”而已。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指出︰  ...所谓“名色”即有情身、心。如何证知、遍知名色?当由“五阴法门”、“六处法门”、“六界法门”、“二十二根法门”把握名色;由“四圣谛法门”、“十二支缘起法门”通达名色染、净因果。  有关“集谛”──...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4.html
  • 《中觀論頌.24.7》在解讀上幾個問題(2)

    artham" ,其詞義當非此類用法,而是有其義。 頁192 實情( the ture sense,...artham. hi tr.s.yate."判讀,吾人實無必要一定依循 此處藏譯者所給出解讀;而且,根據《中觀論頌》 一系藏傳譯本在此一脈胳上譯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946572.html
  • 禅宗“见性”思想发展与定型

    34) 如此以来“见性成佛”说法,从波罗提口中,一变而成达摩师侄奉命而说,再变而成达摩东来“其所传授”了。 第二,《传法正宗记》记述“见性”二处地方,都与慧能有关。其一是在五祖见到...禅宗“见性”思想发展与定型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 1995.07 出版(pp.59-73) 冉云华马克马斯特大学名誉教授 59 页 提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中国...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瞬间永恒最高境界(节选)

    如所谓“德山棒,临济喝”等等,都是为了使你大吃一惊,从而得到启发或省悟。禅宗公案中所以把许多奇谈怪答、奇行怪态作为悟道钥匙、传道榜样,津津乐道不已,原因就是在这里。  “不立文字”层含义在于,...可以在日常经验中通过飞跃获“悟”,所以它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又不离感性。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感性,因为它已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感性。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精神超越,因为这种超越常常要求舍弃...

    李泽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3847595.html